中美慕课现阶段的特征
本页所有内容,包括文字、图片,均为原创。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或转载者,本公司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人气5760
MOOC作为在线课程的新型模式,具备所有在线课程的共同特征——以学习者为中心,教师作为协调者给予学生文本形式的异步反馈,进行24小时不间断授课。同时,MOOC也有自身的独特特征。
根据参与MOOC课程的经验和相关资料总结,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MOOC课程总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——在线课件式,如中山大学开设的《网络素养》;在线课件向在线课程过渡式,如浙江大学开设的《新媒体概论》;在线课程式,如杜克大学开设的《广告与社会》。简单来说,“在线课件式”就是一种把PPT搬到线上,由老师引导大家将其阅读一遍的形式;“在线课程式”则有一种传统课堂的感觉,以老师讲授为主,辅以关键词和相关画面;过渡式基本上还是以展示课件为主,但课件会更加精简生动,教师讲解占40%~60%。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MOOC,其总体特征如下:1.短视频授课。每节课10分钟左右,其中穿插用以强化知识点的交互式练习;2.交互式练习反馈及时;3.异步讨论;4.个性化提醒与推荐。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把控学习者的学习进度,了解其兴趣所在,并以邮件形式提醒学习者并向其推荐课程。
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贾义敏教师对MOOC的主要特征的分析比较到位——聚集,重组,个性化。聚集是指资源和人两方面;重组是指多种资源的系统互联;个性化则是指参与者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。
另外从发展规模、效果和质量、社会认可度与重视度三大方面,可以对中美慕课发展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归纳。
1.发展规模
(1)课程数量。从课程数量上来看,中美慕课平台上课程数量的增加十分迅速,就2015年来看,从8月底到12月底,4个月时间里,美国三大慕课平台共增长615门课,其中Coursera尤为突出,增加了370门课程;中国发展规模较大的三个平台共增加799门课程,单“中国大学MOOC”就增加了525门课程,合作院校也增加了11所。虽然发展势头上,中国的步子迈得很大,但是和美国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。
就美国而言,其拥有面向全球的三大慕课平台Coursera、Udacity、edX,其平台规模之大,合作院校之多,课程种类及数量之可观,都不容小觑。截至到2016年1月3日,Coursera上共有1341门课程,Udacity上有200余门课程,edX上有696门课程。相较之下,中国的MOOC平台虽然也有发展规模较大的“学堂在线”,“好大学在线”和“中国大学MOOC”。但是,截至2016年1月,“学堂在线”合作高校(除却edx合作院校)只有20所,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学,台湾院校6所,大陆院校13所,发布课程355门,其中清华大学发布了298门,其他合作院校发布课程多的有6~7门,少的仅有1~3门;“好大学在线”合作院校有53所,但是仅发布了195门课程;“中国大学MOOC”上的合作高校有60所,共发布779门课程。
(2)课程类型。从课程类型来看,不论中美,MOOC上的人文类课程都相对较少,根据“MOOC学院(mooc.guokr.com)”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出,Coursera、edX、Udacity上人文类课程数量分别占14.42%、15.61%、0%;“中国大学MOOC”“好大学在线”“学堂在线”上人文类课程数量分别占7.87%、4.8%、6.62%。
2.效果和质量
由于监督和评估约束系统的不完善,MOOC的学习主要靠自主自觉,因而其学习效果和质量总是因人而异,参差不齐,且大部分学习者会半途而废。
在美国,相关报告显示少数院校认为传统授课要优于在线课程,但开设了在线课程的院校较之未开设者还是更看好在线教育。在中国,“有效学习者(获得证书的和学习过程中表现比较活跃的)平均占比为9.76%,与国际上MOOC课程完成率“不到10%”的比例相近。(孙茂松,2014)”[2]
3.社会认可度与重视度
中美对于MOOC发展的认可度和重视度都比较高。对于“慕课”的意义和价值,“大部分院校认同‘慕课’是在线教育的重要方式,能帮助学生确定在线教学是否适合他们,但大部分院校不认同‘慕课’是在线教育的持续性方法,能帮助吸引潜在的学生。[3]”根据美国2012年度调查报告,在美国,将“慕课”发展列入战略规划的高校占近70%,显然这是美国“慕课”得以有序发展的推力。和美国不同的是,中国“慕课”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起来的,因而社会认可度较高,但只有顶尖高校比较重视,普通高校的参与度比较低。
贴心大学刊载的所有内容,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、软件、程序、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,除特殊声明外,均为原创,并已申请著作权,登记号为2014SR146519。
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或转载者,本公司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